滨海文化

主页 > 汽车 >

汽车

中国汽车崛起背后的真相,你是否了解呢?

发布时间:2022-11-01 17:58:21

  不少人总在吐槽说咱们中国的汽车太贵,你看人美国那是人均一辆汽车啊,买汽车跟买摩托车一样没什么压力,而在中国要买一辆汽车,仅仅在几年前,还像是大部分人的梦想一样遥不可及。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刚开始汽车诞生的时候在德国也是少数富人才能买得起的高级玩具,但是市场一直打不开,但是到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大逆转。

  福特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只有10名员工以及12位投资人凑来的28000美元的现金。生产的第一辆汽车是“1903A型车”,而且还花钱给它打了很正式的广告,声称它是“市场上最完美的机器”“简单得连15岁的孩子都能驾驶”,但是销量一直没啥起色,直到一个多月后才收到了第一笔订金。后来又生产了一种豪华的K型车,但市场更为惨淡。

  于是创始人老福特很快意识到,公司的前途就在于面向大众市场生产更多人能买得起的实惠车型。因为这个想法的坚持,老福特还跟一位重要的股东闹掰了,最后导致那位股东选择了退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老福特是对的,当福特公司那款著名的经济实用版T型车问世的时候,福特汽车一下子就火了。从此福特公司开始进入高光时刻,而汽车的普及也从根本上拉动了美国产业经济的发展,为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大家不要一直误以为进口汽车就是高端的代名词,相反美国汽车工业一开始就是针对普通职工能买得起来设计的,开始走的就是亲民路线。而现在一些中国车企也逐渐领会到了这种精髓,正在集中精力推出很多性价比超高的车型。可以想见当大家的认知提高了不再有偏见的时候,中国也会逐渐像美国那样,人均一辆汽车毫无压力。

  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在9月底推出的五菱星驰,就是非常典型的性价比车型。无论是外观颜值、内饰、科技配置、乘坐空间、动力等方面都给人感觉是预算过头了。它定位为首款年轻力SUV,致力打造年轻人也能玩的起的“小钢炮”,格栅式前脸,大口径双边双出排气管,悬浮中控大屏,CVT变速箱,一体式运动座椅,322L的后备箱,多达27处储物空间。

  智能化配置方面,除了常规的无钥匙进入、一键启动、外后视镜电动折叠、外后视镜/后窗玻璃加热、倒车影像+雷达、电子手刹等,星驰搭载的LingOS灵犀系统还是很值得一提的。这个系统除了有一个3D渲染车载助手,还有个机器人和你进行对话,语音交互解决问题方便直达,功能还是非常丰富的,整个系统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社交生态。

  灵犀系统提供网易云音乐、酷我音乐及喜马拉雅电台以及专属五菱电台的个性化推送,升级后的系统还可实现远程控制爱车,包含了检查车况、自动热车、开关空调等功能。

  但这款车的售价才6万起步,连10万级的价格都不到,那么它凭什么这么拽呢?

  其实要想了解这个原因,我们只要对中国汽车发展的整体现状摸个底就清楚了。

  战略企划枪手查阅了汽车之家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2022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报告列出了2017年-2021年中国汽车品牌智能座舱和“一芯多屏”的主要技术方案,其中就包括了车联网、导航路况信息提示、道路呼叫救援、远程启动功能、全液晶仪表盘、OTA升级、手机无线充电、HUD抬头数字显示、面部识别、手势控制、卫星导航系统、主动刹车、疲劳驾驶提示、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辅助、360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并线辅助、自动泊车入位等多方面的指标。

  从报告显示市场现状数据来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绝大部分的智能化配置上超越海外主流汽车品牌,而且差距还不小。并且还有多项智能化技术接近甚至超越海外豪华车品牌。这意味着什么呢?简单地说,如果从整车科技配置上来讲,中国的自主品牌已经把国外的那些所谓大品牌甩得远远的了。而且综合来看,配置已经开始直追国外那些百万级的豪华车了。

  这份报告还指出,自动驾驶标杆特斯拉不敌中国品牌车型,智能特色配置是中国汽车品牌差异化竞争的新武器。在这些事实和数据面前,小伙伴们如果再说国产车垃圾,那就不是简单的崇洋媚外的问题了,而是认知完全落伍了。

  当然中国汽车的快速崛起,也不是无来由的,除了大环境的政策推动、资本大举投入,以及中国本身在物联网智能化方面的高速发展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人才的流动,促进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格局。

  从2003年开始,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呼唤,就已经开始有大量海归陆续回国参与到国产汽车大发展中来了。比如曾在通用汽车任职多年的许敏、邬学斌,留学日本、英国、美国,拥有多个工程学博士学位的赵福全,在福特汽车工作11年的顾镭,以及曾任福特汽车研发经理的韩志玉这样的技术人才,还有原BP集团高管的袁小林,原菲亚特集团中国区CEO沈晖等这样的一批管理人才,纷纷加入到国产汽车项目中来。

  而在10年后的2013年,中国汽车品牌团队里的“洋面孔”又渐渐多了起来。比如2013年奇瑞观致3上市前,就开始将“国际化的精英团队”当作了最大的卖点来宣传。长城强调“1600人国际化团队倾心打造”,另外像吉利收购沃尔沃更是把国际化团队当成背书,也成功打造了新品牌领克。比亚迪的外形翻新给人眼前一亮,其实也很大程度是因为请了奥迪的原设计总监艾格的缘故。

  在这一国际人才流动的风向指引下,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们,甚至大有把聘请洋高管当成了“标配”的趋势。所以从海归到洋面孔,中国汽车早就不是20年前大家看到的那种还带着点土味的国产了。根据《湖北日报》2018年1月的报道,在湖北的1.9万外国人当中,有四分之一的人在中国汽车行业工作,所以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产车,世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