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生活 >

生活

品味浙江早餐 乐享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10-11 15:35

  关于早餐,读过焦桐先生的《暴食江湖》,他把早餐称为“一天中最初的期待”,听起来如情窦初开般美好。

  早餐有多美好呢?他甚至不能苟同将早“餐”说成早“点”,生怕吃得过于简单。如果因为赶时间而“吃得粗鄙”,一定让他“追悔莫及”。

  一朝一食,各地不同,早餐铺子的烟火气不容忽视,热气蒸腾中,藏着来往过客的肯定眼神。而在江浙沪的早餐江湖中,仙居人的早餐店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从“自立门派”到占据“一席之地”的进阶之路。

  一

  在吃早餐这件事情上,恋家的浙江人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家楼下的才是最好吃的。

  而自家楼下,总会或多或少隐藏着一家以“仙”为名的早餐店,老板一边用硬气又热情的带口音的普通话招呼着往来食客,一边手脚麻利地烹制着鲜香酥脆的烧饼、金黄脆口的油条、热气腾腾的包子、温润滑爽的豆浆或鲜美Q弹的番薯面。火热的烟火气中,食客细嚼慢咽地吃完,再心满意足地打个饱嗝,轻装上阵,开始一天的奋斗。

  仙居人好吃,会吃,更擅“做小吃”,以烧饼和油条闯荡江湖,谋求发展。

  “仙味”早餐的进阶之路,始于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后。彼时,杭金衢一带人口萧条,为弥补劳动力的匮乏,仙居人大批量迁入并开始在金华一带设摊兜售油条、烧饼,其后又延伸至上海、杭州等地。据记载,民国三十六年(1947),仙居旅杭同乡会共有会员五百人,其中做烧饼、卖油条的有四百五十人。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外出务工的仙居人陆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嘉兴等地的大街小巷中贩卖“人间烟火”。尔时,那些城市的街头巷尾,每天早上骑着一辆三轮车,后面载着油锅、煤饼炉、砧板的,十之八九是仙居人。以烧饼、油条这一“绝对招牌”致富,曾是那一时期仙居的经济特色之一。

  从流动的小吃车,到路边摊,到门店经营,再到连锁加盟,经过多年迭代发展,以早餐为主体的仙居小吃产业,在长三角地区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关于推动仙居小吃产业升级 打造共富山区样板金名片的建议意见》的初步统计,仅长三角地区,仙居小吃店已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营业额约30亿元。

  二

  早餐背后有人间,人们割舍不掉的味道、平凡美食和人情关系,老板的一招一式、食客们的一言一行之间显露诱人的秘方——“我认真做,你慢慢吃”。

  凌晨两点起床,和面、发面、醒面、买菜、进货、拌馅……发面的时候,可以打个盹,但是不能睡沉了。凌晨5:30开始,生炉子做烧饼,炸油条,煮豆浆,在食物的香气中迎来第一个顾客。

  早餐店热气腾腾的繁忙背后是从业者一个又一个暑往寒来。他们将自己对生活的执着都揉进了面团里,用蓬勃的烟火气唤醒每一个清晨。

  他们隐匿在大城市的小巷里,制作烧饼、油条、包子等老式早餐,再辅以麻球、南瓜饼、糖饺、粢饭糕和丰富的汤品,不断摸索、尝试,调出最适合所在城市人们的新口味,给顾客更多的选择,也让更多的人选择他们。

  揉好的面团内放入各种馅, 有猪肉、牛肉、梅干菜、荠菜、萝卜丝等,包好之后在案板上轻轻一压,一个饼状的面团做好了,再撒些芝麻放进定制的烤炉中,适当的炉温,使拓饼时既不粘壁又不烫手的同时,保证了烧饼酥脆的口感。

  两条面糊段用一根筷子压捻在一起,然后放入油中炸,油条在油锅中舒展膨胀,表面的颜色转化为金黄,就是它的出锅之时。一根根油条竖直地立在那里,不能不让人从视觉就联想到那般酥脆的口感和绵密的滋味。

  ……

  仙居人计较着食物制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揉捏蒸烤炸的一招一式中,不断提升仙居早餐的“江湖地位”。

  三

  江湖始终在发展,仙居早餐也开始面临新一轮的“武林争霸”。2021年,《仙居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到2025年建成农家小吃等7条亿元以上特色农业全产业链。

  有了底气的“门派大佬”开始寻“短”谋“长”,看到“小、散、乱的自发状态,各种生产要素矛盾凸显,与现代经营模式还有较大差距,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也看到“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风味独特品种丰富、区域自主品牌小有规模的优势”,力求再一次进阶。

  他们开始利用赚到的资金,建标准化工厂,打通前后端供应链,打造智能化高标准的工厂流水线,降低人工成本,保证食材供给安全,像经营奶茶店一样经营仙居早餐,江南“朱阿根烧饼”、浙江“包笼天下”、上海“张记油条”、苏州“王氏林记烧饼”、无锡“味满天下”、宁波“甬应记饼铺”、温州“舌尖安”、仙居“仙乡小七”等特色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加盟连锁店如雨后春笋。

  江湖沉浮,唯“食”不可弃。《早餐中国》说,只要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仙居早餐”既是仙居人的故乡,也是异乡人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