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的家,是温馨的归所,是游子的向往;而具象的家,就是那一间间大小不一、风格各异的房子。
如何留住外来人才,解决新滨城人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建一座“爱巢”,在黄港区域打造一座生态居住天堂,成为新区政府2010年交给滨海建投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十二五”到“十四五”,这座当初设想中的生态居住天堂成形了吗?近日,记者走进黄港生态休闲区的开发者——滨海建投,与天津滨海新区建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馨梅女士聊起了这片区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过去
从芦苇地到居住天堂的奋斗
时报(以下简称“时”):曾总您好!作为黄港生态休闲区最早开发者之一,您还记得当初这片区域是什么模样吗?
曾馨梅(以下简称“曾”):在建投还没有开发这片区域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芦苇地。美则美矣,但条件太艰苦了,我们在这里工作可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时:当年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当时新区尚有许多配套成熟的地块可供开发,为什么建投要选址在这里呢?
曾:当年新区吸引了许多大型生产性企业入驻,比如长城汽车、力神电池等。这些企业入驻的同时也带来了大批的产业员工,但随之而来的住房供需矛盾也令许多小夫妻平时只能住在集体宿舍,成为只能周末团聚的“周末夫妻”。
为解决产业员工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了落实我市的发展战略,促进建设滨海新区和谐社会,留住优秀外来人才,天津“十二五”重点打造四个新城组团之一的“滨海欣嘉园”便落户在黄港,承接这一开发任务的就是滨海建投。
黄港生态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离几个大型产业基地都不远,有规划开发大型保障性住房示范社区的优势与基础。
时:当年,建投对这片区域是如何规划的?
曾:滨海建投在2010年承担起了黄港区域20平方公里的规划工作,并同时启动了3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
当时我们的规划目标是在滨海新区核心区内打造一个芦苇深处的休闲居住天堂,一个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态宜居区,所以着重在功能定位、路网骨架、景观廊道、分期滚动开发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现在
生态环抱、产业环绕的宜居社区
时:距规划出台已经十年了,您当初的目标实现了吗?
曾:十年磨一剑,我们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也实现了当年的规划和设想。
我们从零做起,修路建桥做配套,累计投资超220亿元。如今,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经成为一座集生态优美、交通便捷、全龄教育、健康医养、丰富文化于一体的生活新城。随着配套的不断完善,居民们的需求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的满足。如今这里已经吸引了1.5万户、3万多人入住。
时: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滨海欣嘉园的交通网络建设得如何呢?
曾:就交通路网而言,欣嘉园紧邻西中环快速、西外环高速、京津高速、塘承高速,对内可以实现天津市区与滨海新区的快速互联;对外可迅速抵达京冀。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滨城第一条地铁线——滨铁1号线(B1线)在区域内设有1座首发站和3座停靠站,北段预计于2024年年底开通。滨铁1号线与滨海站、滨海西站两大交通枢纽均有接驳。将来,欣嘉园居民的出行将实现与高铁、飞机(换乘Z2线)无缝链接,无论差旅都将非常方便。这将让黄港区域的价值再上一个高度。
时:您刚才提到了一个词“全龄教育”,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曾:滨海欣嘉园是作为城市组团来规划的,因此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教育配套。我可以自豪地说,欣嘉园是新区屈指可数的“三全教育区”。所谓三全,就是“全实验教育”“全学龄教育”“全渗透教育”。
首先是全实验教育,先后引进了天津实验中学滨海学校及玉簪小学,实现了12年制全实验系的大教育体系,形成了更高质量的品牌教育链条。
其次是全学龄教育,黄港区域内还有黄港一幼、欣嘉园一幼、欣嘉园一小已投入使用,另有一所幼儿园和一所小学在建,为区域里孩子们提供了近距离、目送式全龄教育配套。
第三是全渗透教育,建投联合许多社区内的居民社团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宁车沽武法鼓、沙画沙龙、英语角等。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教育品牌进驻,区域将最终实现全渗透式的文化升级。未来这里将逐渐开展艺术教育、兴趣教育等,形成泛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区域的文化生活。
时:除此之外,建投为了欣嘉园的居民生活得更舒适,还做了哪些工作呢?
曾:在过去的几年时间,我们在医养、文化方面一直不断加大投入。医养方面我们引进了蓝卡社区医院,以及建投集团自己建设并运营的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还有一座三甲医院预计年底运营。
我们以多种多样的文化为载体来联系、团结区域内的居民。今年,滨海建投正式提出了“滨海文化城”的区域整体定位,在北塘街道工委的指导下,联手滨海文化中心、实验中学滨海学校等单位,深入探索以文聚人、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滨城”发展新模式,加强区域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建投对文化的投入得到了合作伙伴及社会各届的认可,今年我们还荣幸地成为了“滨海文化中心黄港示范基地”。
时:在“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战略下,黄港生态休闲区是否有了新的定位?
曾:“生态环抱、产业环绕”,这是我们认为目前黄港生态休闲区最大的特点。
滨海建投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秉持“生态与民生并举,建设与保护并行”的建设理念,一方面最大限度保留黄港区城原有的生态肌理,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后续投入,在区域内打造了27万平方米的绿带。在内外兼修之下,黄港区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外、中、内三重生态圈层层递进的美态,是难得一见的生态陆岛,属于在城市中不可多得的生态居住区。
难得的是,黄港生态休闲区周边还围绕着空港经济区、渤龙湖细胞谷、海洋信创谷、生物制造谷、滨海—中关村、生态城等一批产业区块,真正是一个生态环抱、产业环绕的片区。在“津滨”“双城”发展战略下,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一个格局独立、功能复合、带有产业特色、建设标准前沿、空间清朗、理念创新之城。
未来
生态人文境·醇熟生活城
时:随着新区“十四五”规划的出台,黄港生态休闲区在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划?
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后,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向往,如果我们的西扩区规划还只是考虑居住和就业功能,已经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将对标国内一流的公共服务来提升区域吸引力,承载更多人口导入、吸引各类人才汇聚。我们将按照一流标准,集聚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功能更加完备的“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
同时,我们会积极与北塘街道合作,深入探讨如何为居民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化目标,提升黄港生态休闲区的吸引力。
时:对于黄港的开发与建设,建投地产在未来还有哪些规划?
曾:滨海建投在黄港这片土地上,历经十年的风霜雨露,从芦苇之地崛起一座名副其实的成熟生态之城,以广厦千万间为千家万户兑现家的理想。时值“十四五”开局之年,黄港十年再出发,正式启动西拓进阶计划,涵盖住宅、商业、度假休闲、文化娱乐、健康养老、教育科研、产业孵化、企业总部等多种业态,目前都在规划、招商中,可满足宜业、宜商、宜居等各种需求。我们将锚定更高标准、更好产业,共同驱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记者 孙薇 孔祥鑫)